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盘点那些记忆犹新的故乡全椒特产

    信息发布者:菌菇娘
    2019-03-04 22:35:42   转载

    一天,有一老乡聚会,要列举全椒地方特产。一地有一地的风土,当然就有独特的产品。但说特产,总是稀少,说起来就有些让人费踌躇,因为没有调查,证明别地没有,“独此一家”,说起来便有些底气不足,不能“专美”一处。因此,我看不如不说特产,只说土产,这样讲起来,更心安理得些。

    我老家靠近靠近全椒古河镇,就谈点古河周围的土产吧。

    先说水芹菜,当地又称芽芹菜,是在芹菜生长过程中不断培土,促使其根茎在土中增长,因此其根茎白生生的,十分幼嫩。与香干丝和肉丝一起做小炒最妙。炒前要用筷子的方头把菜叶打掉,因为菜叶有些发苦。吃起来脆生生的,口感微甜,一股清香气味。因为幼嫩多汁,因此不塞牙缝,为最好的下酒炒菜。印象中多为街西头清河湾一带菜农所产。

    水产有菱角和茨实。先说这菱角,在我乡大约有两种,一种所谓家菱角,为人们有意放养;一种为野菱角,在远离村庄的水域自生自灭。家菱角个头比较大,如弯腰吃草的高头大马。生亦可食,入口甘甜多水份;以九分成熟的最爽口,只是略微有些涩嘴。烀熟后吃,入口面糯,常有人家挎着篮子在街上叫卖。露天电影放完,便是一地菱角壳子。野生的有些长得缩头缩脑,皮也厚得多。入口不如家生的糯性强,但也别有风味,比家生的更香甜一些。菱角长在叶子下面一点,叶子下的梗子泡软,当地称作菱角泡子,可以做猪饲料。夏天,菱角长起来很旺盛,先从个别秧子长起,不久便会长满塘面,挤挤挨挨,常有彩色蜻蜓在上面飞来飞去。菱角开小小的黄花,不招摇,看起来很谦和的样子。

    茨实在我地俗称“鸡勒果子”,果实全身带刺,剥开带刺果皮,有带壳籽粒。籽粒炒熟后,用牙齿磕开,果仁清香带糯,有咬劲。也有药用价值。只是吃起来有些麻烦,先不要说那采收时的浑身是刺,磕起来也很需要技巧。过去常有人炒熟了卖,几分钱一大杯,加糖炒的。虽然磕起来有些麻烦,外壳偶尔还带些苦尾子,但也是一种特别的清香。我想这个土产,大有开发的可能。现在人们崇尚绿色食品,讲究营养滋补,这鸡勒果子就是一个好候选。上面提到的菱角,也能做成菱角干粉,为大厨烹饪时勾芡所必需,也是特种经营的一个好选项。

    鲢鱼,在我地被称作“胖头鱼”,因为一个头要占去身体的三分之一强。近来大受欢迎,尤其到了冬季,家家要做鱼头炖豆腐,更是抢手。宜用干净的池塘里的水,最好是鱼生养的那个池塘里的水,用大铁锅,柴火炖出来鱼汤来。鱼汤鲜白,像牛奶一样浓厚,喝下去齿颊留香,鲜美异常。村村都有当家塘,春天的时候放养小鱼花,年关的时候就请打鱼的来起网,当地叫做“起鱼”。打鱼人驾腰形小舟,在池塘里划游,放下“粘网”。然后在塘中央,用划船的木板敲打船帮,以惊恐塘里的鱼。不一会儿,塘里的鱼们狼奔豕突,纷纷将头卡在网眼里,只等渔人来捉。渔人好像不收费,只是收取那些逮捕上来的野鱼,像黑鱼、“粘胡子”、“昂兹子”之类。其实也是好鱼,不比胖头鱼的味道差。

    分鱼的时节,家家在井台边杀鱼,人人兴致很高,等着熬鱼汤,吃鲜鱼。妇人们更是有兴致,高声地互相谈笑,虽然天寒地冻,冰冻哈哈的,也浑然不觉手冷。偶尔有笨妇,将迟好的鱼滑落水里,游走了――鱼肚子打开,仍然活――惹人笑话。这冬天年尾的“起鱼”,为家乡增添了许多的节日气氛。

    年节时分,家家要蒸肉圆子,我们那里叫“斩肉圆子”,因为要将煮好的糯米加肉和其他葱姜佐料一起在砧板上反复剁碎(也有糯米饭做好后不和肉混在一起剁的),然后下油锅煎。虽然不比苏州的狮子头滑嫩,但也是别有风味。在外地,每到年节时候,总要让我想起它――当然这里面也包含与家人团圆的意思。

    家制挂面为手工制作,制作本身就带有艺术性。天晴时,做面的人家在太阳下晒挂面,煞是好看。挂面细软,容易煮熟,不溃炀,面汤清,为机制面条不能相比。泥鳅炖挂面,更是乡人的最爱。我却不感冒,因为嫌泥鳅有太多的土腥气。还有狗肉下挂面,吃起来火气大,要让你淌鼻血,半夜里爬起来还要上墙。

    下面谈小吃。当地产酥火排,虽然没有马厂所产的有名。但也没有吃过正宗“马产”,也就无从比较。我没有感到这酥火排有什么特别,估计新出炉的,会更有风味些。焦脆的,嚼碎后微咸。因为是发面做成,也有酵母的香味。只是吃起来也麻烦,需要用手去接着,免得枝枝叶叶地婆娑下落,弄成一地碎屑。

    芝麻烧饼,虽然到处都有,我乡出产的却更对我的胃口,总使我大快朵颐。尤其是新出炉的,那烤熟的面和葱香气,可以飘逸很远,引人食指大动。也是微咸,有咬劲。捧在手里,烫人。要左右手里轮换,才能把持得住。冬天的傍晚,吃起来尤其具有诗意。

    少时所食之“空心大老过”,印象里似为赤镇所产,年代已经久远,也不能确实。今天想起来,仍然回味无穷,是我童年时的最爱。外壳薄,包白糖粉,酥脆;壳内空心,有糖汁,入口醖凉。听说今天仍然有卖,但现在的东西已经很假了。比如现在这“空心大老过”,名字虽然一样,却完全不是一样的货色,干巴巴的,一个糖团子罢了。一口咬下去,根本尝不到能让人舌尖醖凉的糖稀。另有所谓“金漕果子”,为油煎的糯米面寸段,入口甜香蹦脆。或许这“金漕果子”,还能保持些原有风格,只是多年没有尝试,印象也荡然无存了。

    老“人民饭店”的糖饼子,用滚油煎过的,外焦里粘,甜软可口。糍糕也不错。这些很久都没有吃过了,心里怀念的很。

    老“红星饭店”早上卖大饼。这大饼也比较特别,我走过不少地方,还没有怎么见过。大饼是发面做成,有一寸厚,洗脸盆大小。两面炕硬,也不是太硬;中间很泡很软的如同馒头一样,入口味道也是微咸。如果中间夹上老油条,就很稀薄的稀饭,加一碟腌油菜苔,我认为就是假如我能当上皇帝后,每天早上点名要吃的早餐。

    胃和心,总要有一个是满的。所以,全世界的迷茫和忧伤都可以用美食去抵挡!世间万物,唯有美食与爱,不可辜负。携所爱之人,赴一场美食之约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